一. 名词解释' Y4 e# C! X4 Y' i
1. 劳动经济学
; ^6 m9 b( l4 s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P( s1 C r+ M$ O" h/ T6 o2. 工资刚性3 B+ W3 J8 E, Z/ T8 k
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F! o3 O+ V+ h7 Q, k6 p
3. 自然失业率2 }0 I }! n+ Q4 |6 d6 Q: s8 m
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6 ] U. e$ `" v3 F' r. a
4. 就业弹性
/ z' {; h: v C- J; `6 `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4 {$ Y. O) x; [7 S3 e, i4 n2 J' |
5. 工资指导线
3 ?+ f7 z4 S( z! l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 }- C+ q0 w& E- j% b: _8 B6. 统计性歧视
$ c' E) v j& @/ Z7 I* W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 p$ w9 F& v6 z1 V( }7. 家庭生产函数
# [1 g* b: g# N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 X Z2 @7 A' z: c; w8 }4 V4 ]8. 理性经济人
$ `$ M; l0 l; `. G1 J4 O' D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 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 `/ {# s- i7 E+ i, h6 V I9. 劳动力生产费用
" V0 Z( f/ U! K, b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 {0 t. _3 Z, h10. 内部劳动力市场
8 _" b u8 s7 v" @ T. u, t/ U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3 Y) r0 R j1 C; I3 W% P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6 l; t4 X( |( ^6 `& |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9 H5 {# `! B) o8 E V
12. 劳动力参与率
+ i) q4 v3 a7 x6 b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H _: w( p% G9 B
13. 余暇时间
8 x9 [" m( b; z0 {9 M @- S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8 F4 s( F# H3 K n2 V) p
14. 非均衡分析
0 c" a2 c9 V0 Q" H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3 }* X2 v1 d( g# ~3 ]2 U1 z
15. 职业流动率
" [. L2 D7 g2 d) _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6 U1 v' k2 V- ~$ c4 e3 Q6 a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 Y" }7 `5 ^( h* R4 d) A3 Z- Y
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7 j' g+ [8 K) `2 ~ Z) U6 ^
17. 就业结构/ Y; U% j9 u- Z3 Y
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 N2 y! {# f9 k! T6 e
18. 磨擦性失业+ U4 r" A; U [$ u% |0 h
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0 _) B: Y6 M5 F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3 E0 o3 Q( a7 a3 S+ N. q4 y, b+ q
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o0 K: B' I2 O3 d. B; P/ N6 F, B, h
20. 帕金森定律
! ]. n6 e* [( z( V) J1 L帕金森定律:增加劳动时间可能不会增加工作量,也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可能不会减少工作量,也不会降低工作效率。换句话说,劳动时间的增长和产量的增加并不总是成正比,而呈现单峰形曲线,增加劳动时间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产量反而会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A/ [5 @0 r/ C- ]% v& z8 p
; a f& W; T2 ~( B
二. 问答题
s4 B: h8 c- g6 t) O/ y9 a1 J1.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U—V分析?2 k, X* o/ u3 Q! B6 W0 N& y% Y
(1)从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效的方法;
6 j+ N/ B& m; l- v3 T(2)目的是说明均衡失业率;
( g1 I I6 ]0 I% Z8 D(3)划定U=V的分界线。- P2 a k" o% T0 X
- _; r( E% Y" i/ h% ?, v2. 实际储蓄利率与劳动就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1 e9 v- j/ V1 r J( e1 ](1)Sl = f[(1+r)Wt/(Wt+1)];
& S$ W1 G) p$ ^* y; S(2)储蓄利率高,现在就业增加,将来就业减少;* c7 v" U0 B, r: Z) D, j
(3)储蓄利率低,现在就业减少,将来就业增加。" U$ l$ K: W* S7 p/ e
& D* {' d. ^8 b
3. 效率工资理论及其应用是什么?$ m# Q, t; {! k; k4 _* a+ G
(1)工作绩效优劣与工资水平高低成正比;
5 b4 G2 j- U4 a4 f" B6 B6 l(2)高工资高激励高失业成本;) ?* _7 B4 {' S3 B, c2 O
(3)失业率存在的客观性。
) [% p' c* A3 e! x- R5 x) n) \/ U& f
4. 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有何影响?) L7 [3 @4 \* g+ {" [
(1)增加相关部门的派生劳动力需求;' d) \/ A2 w1 G6 o, ~) Z4 t
(2)导致市场商品价格下降的连锁反应;
* `8 M7 i9 a6 ]& ^(3)改善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条件;" y" ?! j, l1 X! A9 c
(4)对弱质劳动力供给产生政策性保护。8 d7 p" L1 c& S# `
) c7 M: @6 @$ O9 s/ ]# k
5. 收入政策实施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1 O& V5 v* H7 N4 r4 [
(1)权威性劝说政策;
8 E1 A5 U3 u: z2 D% |) x(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路标政策;
. _ k7 \3 g0 A/ d$ f(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 o0 h- q) c5 P0 D5 S
(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 ?6 [: L! l/ e" v* [
2 u+ h4 n5 f, ?9 | s8 t: _# W6. 调控劳动就业时,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7 Y- a7 H2 z% X6 }3 t(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7 }2 F; p( P' ] E. M
(2)调整再贴现率;; I3 q! E! X9 N9 m. d& l" X/ T
(3)伸缩公开市场业务。+ [0 b3 p8 S- I" ]5 k* R5 L
& C6 B; \- }: U: H: q2 }1 L+ a9 r- r
7. 在物价上涨时,政府对实际工资的保证通常采取哪些主要的方法?0 J, k- u# P# l
(1)工资指数化;2 ^6 u* z/ I S
(2)工资非指数化;
9 y1 q# } w! P5 S% v(3)提高工资标准。
$ Y) m; ^; y4 b" _" d% F- @
i: P' E7 t* I9 \8. 简答统计性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 \% W0 l; Q9 R! g& k1 `
(1)统计性歧视的定义;
3 u, R7 N$ z- x' S! Z4 @1 S(2)用群体典型特征取代个体个别特征;
9 s+ s: Q2 ^' _' ^* Q(3)原因是统计方法不科学和信息不完全。
8 I6 `; m% F. v- G- I1 K
6 z1 n1 r& l$ Q: V- s9. 简签在职培训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原因? P N' A" @! _# S" b3 G
(1)在职培训的意义;
0 z: {1 ?& {6 f7 p: I4 S; G0 M(2)市场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 X4 H' X5 o, g: J( r, m: D$ C(3)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变化;9 W! M A, u( ?& E) s U& F, P
(4)员工在岗位间的轮换日益普遍。
$ \+ s1 J O; L2 l' w4 q5 y. Z) g& ^: T
10. 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出哪些一般趋势?7 q E% r0 n$ M+ u+ }
(1)教育和培训的费用表现为一种高投入;" c4 F) A1 |' J
(2)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 [2 I" h3 s8 d% y G2 U! v' e(3)教育投资明显提高了劳动者的比较收益。
3 T2 D( \2 f1 v
: K# m* U; B- G9 g3 ]11.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 Q' `' S/ b; A(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 S% {7 [- Z6 H( q/ K! G$ u) I(2)投资收益的长效性;) J9 T( y3 d; g; N/ Q: M% w
(3)投资收益的多样性;1 I2 ~. t' h5 P4 g
(4)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 z8 E' ` G0 M' b8 c1 y. u
0 |+ j9 w; I8 B: i5 C& R! @# z12. 产生磨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 d! I! B) B& m. c% Z
(1)磨擦性失业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失业类型,一般是指一部分劳动者由于对就业要求的不同而主动失业的情况。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5 B5 H- _# v3 `% |6 J7 g(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
1 b: {; ~" l* w(3)就业信息的不完全性;
9 ?; |* ]- e) Q, U(4)现行经济制度的制约性。$ ~0 [& O7 D) ^4 L
9 F/ C6 B0 C w* A13.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非均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r' ]* K$ i0 O% [(1)政府只要想办法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m' H- E4 N: _; h! R( z6 [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的办法来解决;
; F2 c3 L; T# e(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 ?4 A; ^7 t' j ?, S' \0 x8 r3 C K7 n5 C! L: F/ C6 N' h0 U) n
14. 什么叫就业弹性?如何判别?
1 \* a0 I! ?; F$ a V(1)就业弹性是就业量变动的百分比和GDP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o- U8 h# B# {1 X- w
(2)就业弹性等于1时,就业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9 ~7 d/ Y( {* ~6 L7 v3 l1 L
(3)就业弹性小于1时,就业量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6 |& o( \! M2 A# ^5 A* Q0 [! z3 x(4)就业弹性等于0时,经济增长反而减少了就业岗位。, O/ J- T) Y8 j
# Q& C) Q+ e2 L, u( ?. O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 ^2 r! K K1 o5 o(1)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z. ~3 L- x! `$ }: U1 |4 M
(2)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2 l. n3 \0 f6 ]7 ^2 z$ }# j# O
+ x$ |, w% }9 j" J16. 试述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 i1 b# @2 D1 B2 v(1)使劳动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人、财物的利用);) j8 n' V7 i* I1 r- {9 }
(2)使劳动产品增多;
( r" q! [) Z. D! J(3)有利于节约能源;
, ^8 N: D- e$ W9 }' }' ]8 d(4)有利于扩大就业;
9 ]0 u3 R8 O8 P& L(5)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2 F; _% N, q G: W) m* ]
(6)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6 B( ^$ V: k/ T; w: g0 {# @$ e/ S( u7 o5 P R' ~/ V4 ]
三 论述题
# O% O4 A: e6 k1. 试论界定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则。( C+ Y8 L5 }5 x5 H
(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 i) g, g' I8 S# S
(2)确定歧视的重点是可衡量的市场结果;0 `- V. B @! J" Q: j% l
(3)忽略不计偶然结果的常规随机差异;" J$ [& @2 t% R: v2 Q% G
(4)主要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后市场和前市场因素;7 T; u( q! p! K) f8 ?
(5)目的是为政府的反歧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0 l1 k, Y: [7 S9 x k9 X
(6)结合一定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N; q& Y% l9 a/ ]0 p
" Y/ h6 q' }; L% M2. 运用均衡失业率理论分析当前大学就业问题及对策。2 b0 U& R- G7 k( E9 B; G8 O) C
(1)均衡失业率理论的内涵;
+ E& t2 y) j7 Q- `) {(2)从全局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存在缺口;. g' L7 P* I) M% Z
(3)从局部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过剩;
% N. h' N+ h. z) E(4)结论: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结构性失业,或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磨擦性失业等;
4 @" U# v) K( J; I5 ^) o(5)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实然性分析;' M: j; w- r$ x7 T, D. ]9 L
(6)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应然性分析。/ a( I2 j3 h1 j* t$ A& D% K6 g
( p1 v- Q+ G/ v c" Y5 a4 U3. 浅论工资差别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n' ?& s3 ]2 w5 K k2 I
(1)工资差别的一般定义;5 R& Q! K/ c% j* ]* U, F3 x
(2)工资差别主要分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与竞争性工资差别;
$ ^( i* P) x+ _9 q" ~" I1 `(3)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Y. }3 Z4 G. x: E$ J E6 ]
(4)竞争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 A0 @7 i, W4 O1 h8 g
(5)工资差别变化随工业化进展而变化的阶段性;
. _, @: f1 s+ h0 G D' N/ Y(6)结合一定的实际对上述工资差别理论进行一些应然性分析。+ d% E, q& `& j
A7 R0 f. p* k# F# a! Q
4. 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有什么重要意义?5 _5 W/ \" u; G' c0 u: {/ k) T
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状况,不但涉及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国政府均把促进充分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就业服务措施,对影响劳动力供求的因素进行调控,以实现充分就业。 5 n7 L5 J7 W5 x- Q; J, F
(1)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
1 B! a0 Z" H/ Z: k! U失业率降低或就业率升高,意味着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用工人数,国民生产总量将会提高,居民的收入规模将会扩大,购买力就会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高涨期即将到来。经济发展是不断波动的,经济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 / m3 g# V( b# N; I# H0 u
(2)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 R7 K5 V: F$ M+ ^* V& j) o; h2 h( l从经济增长角度讲。经济增长是由相互作用的各种增长因素共同推动的。而就业增长只是经济增长因素之一,所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虽然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却是很复杂的。
0 | k8 P' L1 |! K, l0 a从资源配置角度讲。失业现象的存在,意味着劳动力未尽其用,国民产出总量将会减少。 # s9 O8 \1 Y8 a' B/ g9 m6 q/ o
(3)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
) I$ V/ P5 r6 B4 M X- j首先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
s1 F% @ W6 k; D0 U1 ^8 X9 w其次失业者将承担极大的心理负担;
+ @8 `- q& X- }再次失业也使人们的劳动技能有所退化,加剧了再就业的难度。
5 y+ M. l# G! Q8 M/ \$ c" x最后失业率的高低与精神病障碍、自杀、离婚等社会问题发生的频率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 V( c* x: `* n. x
正因为如此,各国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家都将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政策目标加以考虑。+ l1 w! W3 j3 x* M+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