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
7 V! A f2 O% a3 z3 Z2 R8 H1 \答:栅格数据结构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 L% ?4 T! R7 Y; Y9 U3 ^4 C栅格结构的显著特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即数据直接记录属性的指针或数据本身,而所在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栅格数据的编码方法:直接栅格编码,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压缩编码,包括链码(弗里曼链码比较适合存储图形数据;0 x5 A, U+ X7 O0 D& f
游程长度编码通过记录行或列上相邻若干属性相同点的代码来实现;块码是有成长度编码扩展到二维的情况,采用方形区域为记录单元;
) U; v9 K& s0 ]3 K四叉树编码是最有效的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之一,还能提高图形操作效率,具有可变的分辨率。
0 l2 ]! _; S A& o矢量数据结构
# Z% f& R, v! j- x4 n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和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5 H" S( N, [' P+ N, Z( B" i# T
矢量结构的显著特点: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 S# p9 p& R( z矢量数据结构特点:精确地定义位置、长度和大小。矢量数据存储是以隐式关系以最小的存储空间存储复杂的数据。矢量方法将地理现象或事物抽象为点、线、面实体,将它们放在特定空间坐标系下进行采样记录。7 A: b: @9 U# d4 e. Y) H
二.图幅数据处理中,地图投影变换的目的和转换途径
: [7 C$ p- {* O, x: N答:地图投影:从球面地理格网到平面坐标系的转换过程。* R. i8 \7 t8 L/ X1 J# w1 V+ M5 J& ~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几何概念是,假象有一个椭圆柱与地球椭球体上某一经线相切,其椭圆柱的中心轴与赤道平面重合,将地球椭球体面有条件地投影到椭球柱面上。这些条件包括:5 P$ s) O* S& {
1、中央经线和赤道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 g6 K, z' ]0 ?2、具有等角投影的性质;: }* a# c) E+ N# V: c
3、中央经线投影后保持长度不变。这种投影,将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其长度没有变形,与球面实际长度相等,其余经线为向极点收敛的弧线,距中央经线愈远,变形愈大。随远离中央经线,面积变形也愈大。6 {$ c3 t- o$ ]1 o* B- H0 ^7 K
地图投影变形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地图投影选择的依据: 1、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形状和范围。制图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所选择投影的种类;制图区域的形状制约地图投影的选择;制图区域的范围大小也影响地图投影的选择。 c& @ G' ], Z0 `$ A
2、比例尺:各种比例尺地图对精度的要求不同,导致在投影选择上也各异。
: B& k% D7 t% e# K( e5 L3、地图的内容:即使同一个制图区域,但因地图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不同,投影选择也有所不同。: @7 b2 q$ ]. q
4、出版方式:有单幅图、系列图和地图集之分。- d, `- k* z# t# U- {5 y5 y
三.空间数据编辑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 o7 c* q/ Z# B! ?8 D2 h7 K D
答:通过矢量数字化或扫描数字化所获取的原始空间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错误或误差,属性数据在建库输入时,也难免会存在错误,所以,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定的检查、编辑对于修正数据输入错误、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更新地理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D$ Q8 t+ `* ~ l' V8 r6 D" B
空间数据的编辑是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编辑操作。它是丰富完善空间数据以及纠正错误的重要手段。空间数据的编辑主要包括数据的几何图形编辑和数据的属性编辑。
( i k+ x' ^1 n四.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主要有哪些?5 ]% P* I0 V! L
答:数据源:包括卫星影象、野外数据、街道地址,X、Y坐标的文本文件和纸质地图等;也可以通过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屏幕数字化来创建。
" e5 L5 t4 K+ h, E2 W用于描述要素、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F) s% H* u5 O
五.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 H" g+ x# [- b" O& {
答: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也称判读要素,它能直接反映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解译者利用这些标志在图像上识别地物或现象的性质、类型或状况,因此它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人机交互式解译意义重大。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可以提高我国遥感影像数据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精度、准确性和客观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差异很大,可根据地貌、气候
) Z* D9 n3 K# ~4 b$ r) P: u条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类型地貌样区,在简型地貌样区建立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的解译标志,有利于用正确的方法确定采集范围。对于某些特殊地理信息要素,可建立专门解译标志。在建立遥感信息模型时,可把这些属性添加到逻辑运算内。对于建立解译标志所采用影像的季节应避免植被覆盖度高的夏季,避免使用积雪较多、云层遮盖或烟雾影响较大的数据。要根据满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的要求选择遥感影像波段组合顺序及与全色波段进行融合。在对数据进行增强处理时,要避免引起信息损失。在影像上选择典型的标志建立区的要求是:范围适中以便反映该类地貌的典型特征,尽可能多的包含该类地貌中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且影像质量好。标志区的选取完成后,寻找标志区内包含的所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然后选择各类典型图斑作采集标志,然后去实地进行野外校验,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直到与实地相符为止。 |